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约1343—1400年)是中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英国诗歌的奠基人。乔叟的一生也是对“知识就是力量”的最好诠释。

杰弗里·乔叟的生平

乔叟堪称土生土长的伦敦人,出身于富裕的市民家庭,所以他本人对于当时老百姓的语言极为熟悉。他与爱德华三世之子、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John of Gaunt)渊源颇深,他们初识于1357年王室的圣诞宴会,志趣相投,冈特的约翰后来成为乔叟的赞助人。

中世纪英国上流社会宴会的贵宾席。

乔叟的家庭和王室往来密切,一个例子是:1360年乔叟奔赴法国参加百年战争,不料失利被俘,他父亲多方筹集赎金,其中居然有来自国王的16镑13先令4便士。当时伦敦已形成“内殿”“中殿”“林肯”和“格雷”四大法学协会,实际上是进入法学界的预科学校,乔叟回国后在法学院学习,为以后进入政界做准备。

1366年乔叟和菲利帕·德·罗埃(Philippa de Roet)结婚,菲利帕的姐姐凯瑟琳是冈特的约翰之妻,乔叟和赞助人冈特的约翰之间又多了层连襟的关系。

凭借这层关系乔叟得以进入宫廷,14世纪70年代中期前,乔叟多次受命出使外国,广泛游历法国和意大利等地。当时人文主义者薄伽丘(Giovanni Boccacio,约1313—1375年)正在佛罗伦萨讲授有关但丁和《神曲》的课程,乔叟在逗留意大利期间是否曾与薄伽丘会面?后来评论家说他的《坎特伯雷故事》受薄伽丘《十日谈》的启发,也正是基于此。

《坎特伯雷故事》手抄本中的乔叟,在这里他自己也被描绘成了前往坎特伯雷朝圣的香客形象。

乔叟虽受国王的器重,但他是以“候补骑士”身份出入宫廷,主要是王室文艺小团体成员,未获政府职位。冈特的约翰大概对连襟颇感愧疚,在他运作下乔叟于1374年被任命为伦敦城的羊毛收税员,这也是前节所说的市民进入政府的通途。他的年薪有10英镑——这在当时算是不小的数目。

1377年理查二世即位,冈特的约翰以叔父身份任摄政王,乔叟平步青云,1385年成为林肯郡治安法官,次年被选举进入议会下院。好景不长,约翰很快失势,结果乔叟连带着被褫夺官职和年金,他的夫人也于1387年去世。

《坎特伯雷故事》

在此重重打击下,乔叟隐退并着手写作《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据说他原本计划写100个故事,但实际上完成了四分之一,即便如此已足以奠定他在英语文学史上的地位。乔叟对人物的选择并非漫不经心,他的主角是磨坊主、厨师、管家、家庭主妇、律师、商人、自由农、游方僧和医生等等,涉及社会各阶层,但是唯独不以国王和贵族为主角,实际上这种选择本身已经显露出乔叟作品的倾向。

《坎特伯雷故事》的尾声部分中讲述各地朝圣者离开坎特伯雷大教堂,可以看到其行列中包含了当时许多不同的社会阶层。

《坎特伯雷故事》的另一个特点在于,作者很少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人物自己的独白,来显示出他们的社会出身、生活状况、思想观念和情感世界。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自然而真切,少有先入为主之感,但是这些独白又的确出自乔叟的意志,有着内在的戏剧性冲突,故而称为戏剧性独白。另一方面,他通过不同的故事题材——因为讲述者的故事本就不同——的描写,极大丰富了英语诗歌的形式,将圣迹故事、民间传说、市井笑话、寓言故事等熔于一炉,从而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延展。

乔叟心灰意冷、专注创作之时,孰料政局突变,冈特的约翰再度出山掌权,乔叟的仕途迎来第二个春天。1389年他成为王室在伦敦产业的管家,掌握着大量人员和资金,后来又兼任王室在萨默塞特郡产业的长官。理查二世与亨利四世都对他恩宠有加,此时的乔叟可谓大器晚成,但他逐渐淡出官场并于1400年病逝。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话说世界(3):王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