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顿《狼王洛波》 书中所得11

不久前,看了一部美国PBS Nature(自然频道)1999年播出的,史蒂夫·古德尔(Steve Gooder)导演的纪录片《改变美国的狼(The Wolf that Changed America)》,也有人译成《狼改变美国》。这是一部关于美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先驱者的纪录片。片子不长,50分钟左右。说是纪录片,其实是演员和动物们一起演绎了一个100多年前的真实故事。

看了才知道,故事就是那本有名的书---《狼王洛波》。

狼王洛波

《改变美国的狼》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kxMTc1MjA=.html?fromvsogou=1&ctid=16be3949de72c4ed&refer=pgy_operation.wulin.tl_00003189_1000_mymaia_19060400

一、故事梗概

这是关于一个男人和狼的真实故事。1893年,猎人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来到新墨西哥州,牛仔们请求他猎杀一只异常厉害的狼王洛波(Lobo)。西顿屡次失败,最后他杀死洛波的妻子布兰卡(Blanka),试图诱惑洛波入陷阱。但是,洛波对布兰卡的爱感动了西顿……

  从此他成为一名动物保护主义者,开始全国游说,创建国家公园、推动环境保护立法……

二、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Ernest Thompson Seton,1860-1946),世界著名野生动物画家、博物学家、作家、探险家、环境保护主义者、印第安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美洲林学知识小组联盟”的奠基人、美国童子军的创始人之一。

西顿出生在英国,6岁时和家人一起来到加拿大。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悉心观察、研究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其小说《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于1898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书使他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并使他赢得了“世界动物小说之父”的美誉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1919)的友谊。

西顿

西顿有两种身份--画家和作家,但这两种身份都围绕着相同的主题--动物。他天生喜爱动物,年轻时就开始观察、调查野生鸟兽,所以笔下的动物非常生动,充满生命的尊严。一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一直是喜爱野生动物者的必读经典。

西顿的作品对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有着直接的影响,后世一些著名动物小说作家,如椋鸠十等,也都或多或少地被他的文字所感染,创作出大量丰富优美、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西顿的主要作品有:《破耳兔的一家》、《西顿动物小说全集》、《西顿野生动物故事》、《动物记(1我眼中的野生动物)》、《动物记(2动物英雄)》、《动物记(3野兽的足迹)》。

他的《破耳兔的一家》选文《嗵嗵》被长春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选用。

古往今来,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人世间的爱情,不乏千古绝唱,引人黯然神伤。动物也有着自己丰富的感情世界,在读西顿《狼王洛波》的时候,吸引我们的除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洛波誓死坚守的爱情更是狼王的生命悲歌。

西顿早年学习自然科学,后来到法国学写生画,画过许多有关动物生活的作品。这些动物生活画,曾在巴黎公开展览过。他回到加拿大后,在草原地区住了很久,对动物的生活作了详细的观察。他所写的许多动物的故事,就是以这些实地的观察为基础的。西顿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和大草原中奔走,据说他积累的有关动物的素材多达50巨卷,而已经写成作品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西顿不但开创了动物小说的崭新文体,更为人类与动物搭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被誉为“动物文学之父”,也是实至名归。

如今,经过百年岁月的洗礼,西顿的动物故事早已成为全世界儿童共有的精神财富。

三、西顿《狼王洛波》

1893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的草原上有一只狼王,名叫洛波,它的体形巨大,是普通狼体重的三到四倍。因为身材魁梧,攻击力也很强。虽然它的部落里伙伴的数量不多,但个个身怀绝技。黄狼是一只全身陈黄色的狼,速度极快,曾杀死过数百头羊。白狼布兰卡是一只雌狼,通体雪白,所以人们叫它白姐。其它五只狼虽为虾兵蟹将,但都比一般的狼厉害。正是因为它们的凶残,滥杀牛羊,所以,就有人贴下“取洛波头者赏1000美元”的公告。

很多猎人都想取洛波的首级以得到赏金,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洛波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枪。虽然每个猎人都会配备一支枪,但狼王见了,就会在六米以外逃之夭夭,猎人根本无法瞄准射击。但自从来了一位聪明的猎人,洛波的日子不好过了。

西顿

这位猎人就是小说作者本人--西顿。他是一位威名远播的超级猎手,被牛仔们专门请来解决狼王的。西顿先是用下毒的方法,但都被洛波的火眼金睛识破了。后来,猎人放了一头已被杀死的小嫩牛在狼王寻找食物的地方。西顿把小嫩牛在血里泡了许久,连刀锈的气味都闻不出来了。果然,狼王出现了,猎人在狼王叼起那块肉之前撒了毒。狼王马上止住了嘴,并命令队伍马上撤离。显然,这个计划失败了。

猎人又想出另外的办法,他放了许多肉在狼的领地上,但不是放在一起,而是放成了一条线,每块肉都隔着一段距离,只在最后一块肉上放毒,让狼王消除防备之心。第二天,结果却和想的不一样:前面几块肉都不见了,西顿很高兴,以为狼王吃了。等看到最后一块肉时,却空欢喜一场。原来狼王并没有吃,而是把肉叼在嘴里堆在最后一块肉上,还留下了粪便在上面。它在向猎手示威呢,真是狠狠地羞辱了西顿一把。

最后,西顿想方设法搞到了150架强劲的钢制捕狼机,它产生的咬合力足以把一堆坚硬的骨头咬成渣。但洛波能看出埋下捕夹的地方,不上当。西顿他们又落空了。

西顿原计划两周解决问题,结果3个月过去,似乎无计可施了。

沮丧之中,突然有一天出现了转机,西顿和猎人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狼王脚印前面有一些稍小的脚印。他们推测这是白姐布兰卡的脚印,因为按照狼王洛波的规矩,谁也不能走在它前面,如果是雄性狼的话,就会立刻被杀掉。看似霸道的规矩,其实也是狼王的担当,它要自己首先面对危险。

西顿和布兰卡

因为布兰卡是狼王的配偶,才可以走在它的前面。于是猎手们想利用布兰卡来杀掉狼王。

那一次,猎人把最强劲的几架钢制捕狼机摆成“h”形,隐藏在了狼王寻找食物的路上,不露蛛丝马迹。果然,狼王没有受伤,布兰卡却被夹住了,动惮不得。猎手们迅速把布兰卡押回帐篷杀掉。

布兰卡被捕,狼王很伤心,急切地寻找。可布兰卡已成了猎人的刀下鬼。猎手们把布兰卡的爪子剁下来,在隐藏的捕狼机上面按了几个脚印。狼王看到布兰卡的脚印,不顾一切的冲上去,结果却被捕狼机死死的咬住了四条腿。

这狼王力气很大,竟带着沉重的捕狼机跑了起来。但毕竟跑不快,不一会儿,猎人就追上了狼王,并制服了它。

它呜呜地叫了两声,这是呼叫同伴的声音。但是,并没有狼来救它,他被抛弃了。此时的它只是眺望着自己逝去的王国。

就这样,一代狼王洛波默默地死去了。它逃过了一劫又一劫,最后还是,英雄难过美狼关。

《狼王洛波》上: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g5MTUyMDc2.html

《狼王洛波》下: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g5MTA0NjM2.html

四、洛波改变了西顿和美国

洛波,这个高贵的精灵,最后在绝望中悲壮地死去。人类不得不钦佩它的智慧,也被它的忠贞所感动。它的生和死都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还有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显示了一种悲剧性的壮美,它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这是一种与道德无涉、与人性无关的悲剧场景。它体示的是生命的勇气和力量,是生命在危机和困境中的角力与抗争、呐喊与歌唱。狼王洛波的死是狼这个物种的悲剧,也显示了动物命运的无奈与悲壮——无论躯体多么高大、动作多么迅猛、精神多么强悍、头脑多么灵活,都无法逃脱被征服、被捕猎、被杀戮的结局。这是由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处境和地位所决定的。

西顿的作品逆转了此前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大自然的可怕形象。文学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致力于描述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然而在西顿的作品中,人类在和自然的斗争中不再是牺牲者,他们反倒成了自然最大的威胁,他们利用一切办法,包括套索、陷阱以及毒药等,使得即使最强大的动物在他们面前也难以逃遁。

然而,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类为万物的灵长的思想使得人类对自然的盘剥开发几乎达到泛滥的程度。这场人与自然的斗争似乎又完全倒向了另一边。

几个月的较量,以及洛波被捕时的眼神震撼了西顿,他开始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幡然醒悟,决定放下猎枪。

下图是西顿在书末留下的一段话。

西顿的话

自从欧洲人来到北美,狼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广泛猎杀的动物,在二十世纪初几乎灭绝。

西顿在接下来的半生里,都在为保护灰狼栖息地而奔走。美国政府也从那时开始重视起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所以说,西顿史诗般的战斗成为美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帮助人们永远改变了对狼的认识。

有人说,西顿这是在贼喊捉贼。可是,即使没有西顿,也会有别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幡然醒悟,亡羊补牢。

人类不是地球唯一的主人,却是有史以来最霸道的物种。从西顿和洛波的故事中,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

人类和动物无法沟通,更不可能签订任何契约,冲突在所难免。

比如前段时间新加坡的一家休闲中心,因为疫情暂停营业。于是,一群水獭趁着没人管,浩浩荡荡地占山为王,将休闲中心的池子里养的名贵锦鲤(包括一条养了13年的金龙鱼)给团灭了。

损失惨重的老板娘表示,再也不觉得水獭可爱了……。于是有居民建议,不如灭杀水獭,以绝后患。可是老板娘却说:杀死水獭也不能把鱼带回来,而且严格来说,其实是人类侵袭了水獭的栖息地。

这就是西顿后来的思想。

水獭

失去管制和防范的时候,野生动物确实会侵扰人类的正常生活。但是,管制防范和赶尽杀绝,是两回事。现实中并不是没有人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案例。

电视纪录片《水果传》中提到,黄土高原的农民采摘柿子时,都会留一些在树上,这样做不是因为某种迷信或仪式,而是因为冬天大山里的粮食和瓜果都短缺,那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是农民特意留给鸟儿过冬的。帮助鸟儿们平安过冬,来年它们会来帮忙吃掉庄稼和果树上的害虫。

鸟儿与柿子

看,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大智慧。

多么希望所有人都这样想和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