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著作,一般以刘知几史家三长“才、学、识”为标准。才指文笔,学指材料,识指史观。一部好作品,文笔要优美、叙事要详尽;作者所用史料要经过辨析、选择可信史料来写;作者对该时段的历史要有合乎实际的认识。

现以“秦始皇议帝号”一事为例,来比较易中天中华史与其他同类作品的优劣,结论如下: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写的最简略,没有史实错误。蔡东藩《前汉演义》写的最详细,直接引史料原文,没有史实错误。柏杨《中国人史纲》没写推五德之运,没有史实错误,文笔很好,且批评了谥号制度的荒谬。张荫麟《中国史纲》写的最完整最准确,没有史实错误,文笔很好,史观符合历史实际。

易中天《秦并天下》推德运和议帝号都写了,但史实多处错误,文笔轻佻、散乱,史观错误。其一皇帝一词,是秦始皇议帝号第一次合成为一个独立的名词;其二皇帝不是黄帝,也不是什么“天下之中体现了黄土之德的伟大创造者”;其三,皇字本来就是形容词,后来演变成名词;其四,五帝三皇的三五之数体现的是古代的数术观念,并非多了就掉价;其五,秦始皇是自以为超越三皇和五帝才取皇帝为尊号,而不是在三皇之下。其六,皇帝不是皇也不是帝。

我判断正误的标准是顾颉刚先生的两篇论文,《三皇考》和《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与历史》。这两篇论文是目前对三皇、五帝问题最为详尽和准确的研究成果。

总之,在我阅读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感觉到这位中文系出身、号称研究美学的通俗历史作者带给我的美感。刘知几的“才学识”,易中天中华史一样也没占。非但没占,还尽是错误。

下面各图取自各书原文,读者可以自己判断。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对秦始皇议帝号的描写:

柏杨《中国人史纲》一书对秦始皇议帝号的描写:

蔡东藩《前汉演义》对秦始皇议帝号的描写: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对秦始皇议帝号的描写:

张荫麟《中国史纲》对秦始皇议帝号的描写:

顾颉刚《三皇考》和《五德终始说说下的政治与历史》对皇帝以及秦始皇议帝号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