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好一部悬疑片?很多人会觉得剧情设定一定要巧妙,一环扣一环,随着高潮迭起的剧情,观众们会沉浸其中,然后导演逐渐地将剧情推向最高潮,最后回落,观众们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于是,一部经典的悬疑电影诞生了。这是大家普遍观点中的悬疑片的一般玩法。

这种玩法无可厚非,因为整个电影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影的拍摄手法早已经形成了一贯的既定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内,电影应该怎么玩,在这个体系之外电影如何才能更吸引观众。大多数电影人在汲取了营养之后,变得非常聪明。他们知道观众们愿意看什么,观众们更希望看到什么等等。通过一个个巧妙地设定,让观众沉溺其中,这是当下每一个电影人都应该能做到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过程,发展成熟了自然没问题,可是很多时候,当一个体系还不完善,那么率先做出表率的人才称得上是伟人。

毫无疑问,希区柯克就是着众多伟人中的一员。作为悬念电影大师,他的一生中伴随着很多悬疑作品。我们不能否认在他之前是有着别的悬念片存在的,但是我们更愿意将他看成是悬念电影人中集大成者。他的存在绝不在于拍摄了很多部悬疑电影,而在于将悬疑片用一种几乎于教科书的手法推向了一种境界。从此以后,后来的电影人们终于有了参考。原来悬疑片也是有模板的。

我们最常见的希区柯克式的模板在《夺魂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率先告诉给观众一个事实,然后围绕这个事实展开来一定的角色。当然,角色们本身并不具备洞察力。这样一来面的人跟外面的人就有了信息差。观众们自然会在一开始就担心这个秘密何时会暴漏,而在这样的环境作用下,里面的人的一举一动便会牵动着观众们的心。

这是一个经典的设定,以后在希区柯克的很多作品中都会有所体现,就比如说今天的这部作品《火车怪客》。作为一部1952年的作品,本片除了是一部黑白片外,其余的部分丝毫不亚于当代的电影。逻辑缜密的结构,对于细节的铺成以及悬念的设定,都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希区柯克并没有讲述一个复杂的故事,也没有用非常复杂的逻辑以及线索来为我们昭然若揭一个事实。相反,简单的剧情经过细节的铺成以及推动,一下子变得妙趣横生。这就是教科书一般悬疑片的魅力。无需复杂的情节,也可吸引观众。

《火车怪客》讲的是一个网球明星正因为结识了新欢而与自己已经厌恶了的妻子闹离婚。回家的火车上,他遇见了一个奇怪的人。这个人不断地对他成功进行骚扰后,给他分享了一个秘密。如果想要杀人不被追踪,最好的办法就是交换杀人。网球明星不以为然,在回家以后便开始了与自己妻子的拉锯战。

然而故事却没有马上结束,火车上的怪人在告别了网球明星后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毅然的杀死了网球明星的妻子,而且事发后告诉给了网球明星。于是一切都失控了。整个故事开始缓缓发生。最终一切尘埃落定,但是结局却不是那么的让人放下心。谎言的背后是一个人彻头彻尾的改变,终于,有人回不去了。

本片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于剧情的设定上。这就决定了看惯了精妙剧情的我们对于本片的剧情方面没有太多的感悟。但是细节上,本片却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从一开始的打火机不断出现,我们就能明白这个小物件最终会成为主演的一部分。后来不断地对领夹进行特写,我们知道了这个火车怪人的性格可能不同于一般人。紧接着,好多片段对于这些细节进行了还原。每一个细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例证。这样教科书一样的表现形式,让我们对希区柯克顿生尊敬之情。

而片子结尾的两幕场景更是将这种教科书一样的蒙太奇手法描绘的出神入化。网球明星在赛场上想要快速结束比赛,这一幕对比火车怪人在到马路边的下水道想要找回那个特殊的打火机。本片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这么惊险的时刻,但是在后面结尾这一幕可谓是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尔后的旋转木马镜头更是被后世的很多导演灵活运用。在这几分钟的时间内,主角睿智冷静的性格一下子被确立起来。不论是救小孩,还是对于警察撒谎。短时间内缜密思考后的主角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人物形象一下子丰满了起来。

而反派在临死之际也最终说出了确立自己性格的台词。这一刻那些细节上的暗示一下子找到了具体的证据支撑。而观众也会在看罢大呼过瘾。

作为一部五十年代的作品,希区柯克用教科书一样的手法告诉我们,即使是剧情单薄,也丝毫不会影响一部经典的作品。遗憾的是这个道理后人少有人懂。

……

欢迎留言

明天再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