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的鹅妈妈——埃勒里·奎因《从前有个老女人》(鹅妈妈故事集 阅读)鹅妈妈故事集,
这是一本伪装成童谣杀人案件的普通侦探小说,我们不能因为小说中提到了鹅妈妈童谣、小说里的一些情节符合鹅妈妈童谣叙述,就不加考证地将其称作童谣杀人。
真正的童谣杀人模式,是凶手通过模仿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谣、诗歌、故事等情节来杀人,大众最熟悉的这一类型侦探小说应该就是“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蒂(Agatha Christie)的《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了。这一模式对于渲染恐怖气氛、营造紧张心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纯真的童谣与血腥的谋杀结合到一起,巨大的反差当真是叫人不寒而栗。
但本书并非如此,书中提到的鹅妈妈童谣的描述虽然和案发家庭的家庭生活有一些重合,却没有与谋杀情节重合的内容,属于生拉硬配。
本书讲述一位脾气古怪而专治的富豪老太太——人称“老女人”,年轻时嫁给一个修鞋匠后,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能力建立了美国最大的鞋业帝国。她与修鞋匠丈夫生了二男一女,后来丈夫失踪,她找了一个流浪汉作为丈夫,并又生下二男一女。但她只将关爱投诸与前夫所生的三个残暴的、神经质的和冷漠的,很明显患有严重精神病的孩子,对于后来生育的、并在她的鞋业公司发挥重要作用的的双胞胎儿子以及年轻独立的女儿不屑一顾,甚至后来坐视他们接连被杀而无动于衷。
这个故事不同之处在于,凶手第一次杀人是在包括奎因父子在内的众目睽睽之下,后来发生的谋杀的真相也显而易见,但由于存在一个明显的幕后黑手,故而案情陷入胶着。——我不知道当时美国或纽约的法律如何规定,但所谓在“决斗”中将人当中杀死、或者因为旁人的阴谋而将人杀死,是否完全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或者就如奎因父子交谈所言,因为那位全美有数的富豪老女人会全力以赴保护那几个神经病孩子,所以并不能把他们定罪或关进精神病院,于是警方就听之任之了?
这个故事再一次证明了奎因笔下的美国社会是一个如何冷酷不公的社会。
老女人就像童谣中说的鹅妈妈,生了很多孩子,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不管不顾。
但要我说,作者埃勒里·奎因此时也像一个疲软的鹅妈妈,他的侦探小说作品自从创作生涯第一阶段之后,就失去了其独特的气壮山河的逻辑基础,没有了基于所有起于青萍之末的细节、盛怒于土囊之口的利落推理、舞于松柏之下的复杂情节,以及最后以缜密逻辑构筑而成如同海啸一般飘忽淜滂、激飓熛怒的真相推理。
可以说,整本书读完,只看到暴躁无能的警察、无计可施的侦探、一筹莫展的潜在受害者,以及一屋子群魔乱舞的精神病。而这些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精神病,甚至都远比主角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更具实感。
而凶手及其动机,实在令人失望透顶,简直是——套用“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对密室内存在密道的态度“但凡作者尚有自尊心在,甚至都不必特意声明故事中不存在秘道。”——但凡作者尚有自尊心在,都不应该创作、甚至想都不该想象这一类的凶手和动机。
这是奎因侦探创作事业的第三阶段,早已有大量的其他事物挤占了他们小说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兄弟二人事业的巨大成功,以及创作模式的巨大转变,使得从前吸引读者的核心竞争力让位于商业化的滥俗,再也无法创作出比拟“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的作品了。
人说英雄迟暮,令人惋惜。从前还有武侠小说爱好者总结武侠界两大憾事:金庸不死、古龙早亡。从青年到老年,人生能经历多少变故?但遗憾于金庸不死,大约是金庸老先生太过于重视身后之名,将读者群最庞大的“三联版”作品进行了不少修改,尤其是增加了很多感情描写,令人因爱生恨。——不过随着新生代的成长,世纪新修版的读者群也在不断增长,口碑逐渐扭转。
但奎因就有点令人不知所措了,他的读者固然对他的后期作品愈发失望,但他对侦探小说领域的贡献却是与日俱增,真让人不知道究竟应该诅咒他早点去世,还是祝福他长命百岁才好。
(《从前有个老女人》(There Was an Old Woman,又译为《住在鞋子里的女人》),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著,伤痕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年1月出版。)
2022年9月4日星期日下午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