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我在自己的“教育减法”直播间,请来了写作和数学领域的两位大拿,分别是著名国学大V、“刘备我祖”公众号创始人刘黎平老师,以及资深数学思维讲师、松塔教育创始人田岗老师。我们和许多家长朋友一起探讨了如何在写作和数学方面启蒙孩子的话题,以下是这两期直播的精华回顾。

  1

  写作训练,先别套路得太早

  Q:如何看待市面上的写作课程?

  市面上流行的写作课程,我不去议论其长短,它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比如说,孩子下个学期就上高三,离高考不到一年了,家长给孩子报一个写作速成课,通过把写作模块化或量化,重点突破几个点来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这是可以理解的。这种临阵磨枪,学几个套路和动作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写作也不仅仅关系到考试, 更是关系一生的事。无论你是学什么的,无论你将来是从政、经商、做教育还是踢足球,都需要做表达能力的培训,包括书面和口头的培训。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要临阵磨枪的时候,吃点快餐,学几个套路,也没问题。

  但如果孩子年纪还小,尤其是五年级以下的孩子,建议暂时不要太依靠套路训练。孩子不要套路得太早了,应该先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

  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许多大人物,比如范仲淹、曾国藩、欧阳修、王安石、骆宾王、李白等等,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文学训练。

  一说到文学,大家肯定觉得它离自己很远。

  事实上,文学恰恰离我们很近。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者写一个《满江红》《无名》那样的剧本,才叫接触文学。文学是一种生存技巧,一种日常技能,每个人都需要。

  你稍微掌握一点文学才能,你所表达的东西就和普通人不一样,别人和你沟通的时候会感到很轻松。

  Q:如何锻炼孩子的语感?

  有家长问,孩子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写作文却干巴巴的,这是为什么?

  这其实就是缺乏语感训写作文、说话都很讲究语感。

  还是延续前面讲的,为什么很多古代政治家比如左宗棠、曾国藩、张居正,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么好呢?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语感训练。

  语感训练既包括口头语言训练,也包括书面语言训练。比如他们从小要念《笠翁对韵》,要念《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这些都是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其实就是作文训练,就是诗歌训练,因为诗歌就是最好的一种书面语言。

  不过,语感训练不是光读光背唐诗宋词就行,还要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最好能够参与到诗词的创作过程。

  写作能力训练,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模仿,要模仿它的语气、节奏。

  举个例子,我念中学的时候,想要提高自己描写景物的水平,我就模仿陶渊明的诗。方法是先把陶渊明的诗歌翻译成白话文,再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填充到里面。训练了十几首诗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写景水平确实提高了。

  诗歌当然可以背,也要求背,但还是要在它的再创作中,在把它转化到新生活的过程中,才能深刻理解到诗歌的内涵,领会到创作的精髓。

  举个例子,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翻译起来很容易,“黄阿姨家的花都开满了小园,一路上都是花香。千朵万朵的花,把树枝都压低了”。这个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学训练。

  接下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比如,黄四娘是一个什么人?“是成都的一个阿姨?摆地摊的?卖麻辣烫的?” “黄阿姨一家人和杜甫一家人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

  当然,以上内容纯属虚构,但我们可以扩充。“千朵万朵压枝低”,也可以扩充成“这千朵万朵的海棠花,沉甸甸的像西边的云彩或早晨的朝霞,把树枝都压得低低的,树枝都感觉承受不住了”,这就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再创作。

  Q:老师让孩子写作多观察生活,可孩子怎么观察也没用,怎么办?

  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写作确实要观察生活,问题是孩子观察不出来,因为孩子没有阅历,更重要的是孩子心里没有一个“文本”,而这个“文本”就是语感。

  如果你唐宋诗歌读得的多,文章读得多,而且训练得多, 那么你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就是带着一个“文本”,带着李白、杜甫、白居易输送的“内力”去观察的。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语感、逻辑感、审美感,还有你安排素材、剪裁题材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不要心急

  Q:如何看待市面上的数学思维课?应该给孩子报吗?

  从我个人的角度,不建议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报班。“特别小”就是指二年级以下吧。

  因为孩子到了二三年级会面临一个分水岭,最典型的就是三年级孩子基本能坐得住了,一二年级孩子还有点坐不住。在孩子还坐不住的时候,让孩子上培训班进行一些深度思考,没有特别的意义。

  尤其数学这门学科,二年级之前都是比较零碎的知识,没有特别系统的东西可以讲解。

  很多家长问如果不报班,怎么让学龄前的孩子接触数学,从而观察孩子的天赋?其实可以做游戏,很多数学游戏都是可以的。

  我女儿玩过逻辑狗、拼装积木(比如乐高积木),还有我们小时候玩的七巧板、魔方等等,都是很好的玩具,跟数学息息相关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孩子到了小学阶段就可以开始学了。

  Q:怎么看待公文式数学口算练习、珠心算?

  公文数学,在我看来它是一套重复的、台阶非常细的、梯度非常小的练习,所以还是属于重复性练习。但是由于它梯度非常小,孩子每迈一级阶梯都没有什么问题,打怪升级比较容易,因此孩子能坐得住。

  但真正有天赋的孩子,或者如果有老师在的情况下,可以找到更好的给孩子提升的方法。

  还有家长问基础运算能力怎么培养,报珠心算可以吗?

  那不是数学,而是训练。有了计算机现在谁还干这个?孩子的计算能力自己重复训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报课。真正的数学能力是探究世界底层的奥秘能力,问“为什么”的能力。

  Q:怎么平衡孩子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每个人在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目标,学校有学校的教学目标、有升学率指标,老师也有老师的目标,有奖金绩效指标。

  每个家长也要问一下自己,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我为什么要做数学减法?家长如果对自己的目标不坚定,就一定会被带着跑,老师说什么你说什么。

  家长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反思:我的孩子将来有哪些东西才是真正应该掌握的?

  你看现在AI机器人都有了,假如一个小学的老师让你孩子去做这个东西,它本质上是为了考试快速一点。家长能不能沉住气?或者换一种方式?

  即便是速算,其实家长可以问孩子一个问题:为什么拿一个拳头这样速算是对的?为什么古印度人画上几横、画上几竖就能把这个算数做出来?

  当你问“为什么它对”的时候,才叫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的底层。你练得足够快,这不叫数学问题,没有意义。

  Q:什么是孩子的学习闭环?

  所有的学习在我看来都有一个闭环。

  什么叫做闭环?任何学习都会先定一个目标,接着开展行动,行动结束后对自己有一个评价,完了以后我会对自己的行动有一个评价,评价的结果就是制定下一个目标。

  举一个更显眼的例子:一个小男孩看到一个足球,想过去踢一脚,这叫目标;过去踢了一脚,这叫行动;行动后发现自己踢偏了,明明想朝那边踢,球却跑那边去了,然后评价说没踢对,最后把球拿过来再踢一脚,这就开始了新的目标。

  这就是一个学习的闭环。

  那么学习闭环的结果是什么?不断产生新的目标,持续地发展,螺旋性上升。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要在数学上持续学习,实际上是在不断提升给自己定目标的能力。

  男孩和女孩唯一的区别是什么呢?

  女孩定得目标更保守一点,女孩是小步快跑,每一个闭环都很小;

  男孩是天生有那种冒险精神,这有个好处就是男孩有时抗挫折能力也比较强,错了一次还能再坚持两次。

  女孩相对保守,抗挫折力相对差一点,但遭遇挫折的概率也更低。

  对一个教育者来说,只要孩子保持一个学习闭环,TA都会持续进步的,无非是进步快慢的问题,无非是天赋高低的问题,无非是步子迈得大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