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故事全集里的故事,是他自己写的吗?(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解析)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以前专门就这个问题写过一篇文章,希望能解释你的疑问:
希区柯克是个小说家?
姚人杰
出生于英国,后在美国发展并拍摄出众多电影史名片的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世人熟悉的人物,早已成为悬疑惊悚的代名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陆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冠以《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等书名的书籍,出版社不一,但大多数书封面上都标着“(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著”或者“(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著”。(1956年后,希区柯克同时拥有英国与美国国籍,所以才有国籍上的不同标注法)。其中仅有《希区柯克最喜爱的悬念小说》等书名透露出书中的小说并非是希区柯克的作品;以及译林出版社的《凶案画像录:希区柯克精选悬疑小说集》尊重事实,封面上注明了“希区柯克编选”。除了这些书籍,各类期刊杂志上“希区柯克著”的小说更是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持续至今,以至于笔者惊讶地发现身边的大多数朋友竟然都以为那些故事是希区柯克创作的作品。
在欧美,对于希区柯克的研究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根据各种记载,希区柯克平生创作过的唯一一篇小说名叫《蒙蒂·沃利谋杀案》(The Murder of Monty Woolley),刊载于1943年的《看》(Look)杂志上。那么,这些被国内出版商命名为“希区柯克作品”的悬念故事到底是哪里来的呢?在笔者看来,来源可分为三种。
首先,是来自希区柯克导演的电影,以及《希区柯克剧场》(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和《希区柯克时间》(The Alfred Hitchcock Hour)等电视剧集。希区柯克执导的很多影片都改编自小说,如电影《后窗》根据康奈尔·伍尔里奇的短篇《他一定是凶手》(It Had to Be Murder)而改编拍摄,在电影问世后题目还改成《后窗》,这些电影的原著小说都品质不俗。
《希区柯克剧场》从1955年开播,制作了7季,播放至1962年,每集半小时,总计有268集,其中只有17集是希区柯克亲自执导的,但希区柯克本人都会在每集的首尾出现。而《希区柯克时间》每集1小时,从1962年播放至1965年,共有3季93集。这些剧集好看,原因在于制作团队在各种杂志上网罗精彩的短篇小说,再由他人或原作者改编撰写剧本。其中有些小说作家与希区柯克有着长期合作,如亨利·斯莱萨(Henry Slesar)总共为四十多集剧集承担了原著或剧本改编的工作。另外,在1985年至1989年之间,美国还播出了新制作的4季76集《新希区柯克剧场》,但那与希区柯克本人无关,所以不再多提。
其次,是经办至今的美国侦探小说杂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侦探小说杂志》(Alfred Hitchcocks Mystery Magazine),在业界被简称为AHMM。1956年,H.S.D.出版公司与理查德·E.戴克获得希区柯克的授权,使用他的名字来冠名杂志。当时每期杂志上都有一篇署名为希区柯克的导读,但实际上是其他作家的捉刀之作。首期AHMM于1956年12月出版,虽然出版方几经易手,但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的杂志主编已是第4任。这本杂志刊登的侦探小说中,有不少被《希区柯克剧场》等节目选中,拍摄成电视剧集。
第三种来源便是希区柯克冠名的各种短篇小说集了。除了《希区柯克侦探小说杂志》编辑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27种杂志精选集,希区柯克早在四十年代就与书商合作,以他的名义出版各种“希区柯克编选”的小说集,通常书的前面会有署名为希区柯克的导读文章,但实际上这些书的编辑工作都由他人完成,导读也是由人代笔。据希区柯克的粉丝考证,这类书中最早的一本是1941年在英国出版的《了不起的侦探口袋书》(The Pocket Book of Great Detectives),书中有希区柯克署名的导读。可以说,因为希区柯克有着极高的声誉,所以爱读悬疑故事的读者认准了“希区柯克”这块牌子,这类小说集有着很好的销路,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类集子出版不断。但希区柯克导演再怎么拿自己的名字进行商业开发,他也不会将小说家的作品占为己有。在那些小说集上都清晰地列明每篇小说的作者。
中国国内出版的这些打着希区柯克名号、并且往往注明为“编译”的小说集的作品来源大概就是以上三种渠道。翻译者与出版方隐去原作者的名讳,让广大读者误以为那些小说是希区柯克的作品,最主要的用意是规避购买原作版权的费用。而且,光从译本很难反推得知原作信息,更何况“编译者”往往对作品内容进行过改动。譬如王强编译的《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中有一篇《扒手》,实则是美国小说家比尔·普洛奇尼发表于1970年8月AHMM中的短篇《普勒酒店内的三只手》(A Dip in the Poole),但人物姓名与地点名称均有改动。(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的题目是在向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名篇《跳海》(Dip in the Pool)致敬)同一套书中的《第八个受害者》系杰克·里奇的名作《#8》,《惩罚》是普洛奇尼的作品《不完美的犯罪》(The Imperfect Crime),它们的原文均发表在AHMM上。这些编译出的小说更成为另外一些故事集抄袭的对象,明眼人稍微比较便能知道。
笔者在数年前就曾于其他文章中顺带提到过国内各种“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的出版乱相,但时至今日情况依然如此。衷心希望有一日能还给那些精彩的悬疑小说的原作者一个名分,让中国的读者知道那些让他们拍案叫绝的故事到底是哪位作家的智慧结晶。但愿,笔者的希望最终不会成为空想。
——————————
其实我怀疑,大陆出版的大部分《希区柯克故事集》不仅是后出版的抄袭早出版的,最早的更是抄袭了对岸的一位已故女译者。
本名徐月桂的台湾翻译家姚姮生于1937年,曾任《民声日报》助理编辑、《商工日报》编辑。她从六七十年代便开始翻译出版《希区考克小说精选》,但这些书都隐去作者姓名,且属于编译,有时与原作相差甚大。这些书在台湾出版过多个版本,大陆也有引进,台湾“国家文化“的版本共有20本,一共500多篇。
我为什么说大陆出版的一些《希区柯克故事集》很可能源自于姚姮女士呢?去买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