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人艺的《茶馆》赴西德演出,蓝天野再次受晚报邀请,当了“特约记者”。

  2018年10月14日,晚报为蓝天野与谭元寿牵线,让二人重逢聚首,成为文坛佳话。

  瞬间

  1958年3月24日,刚刚创刊10天的《北京晚报》就报道了北京人艺下乡体验生活的消息。1980年复刊后一周,就又开始对北京人艺各种演出动态进行报道。2012年,北京晚报曾经以“艺魂”为主题推出系列报道,对北京人艺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梳理,为人艺6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直到今天,北京人艺仍是出现在《北京晚报》文化新闻报道中频率最高、分量最重的艺术院团。

  演员濮存昕说,北京晚报是北京人艺最可信任的朋友之一,是人们了解北京人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北京人艺的每一部作品,《北京晚报》都会进行报道和评论。北京人艺的院长、编剧、导演、演员、食堂大师傅、保安,都曾被写进新闻报道中。

  北京人艺很多艺术家都与北京晚报有着深厚的感情。2022年刚刚过世的老艺术家蓝天野,曾与北京晚报总编辑王纪刚是中学同班同学。1980年晚报复刊后,蓝天野被聘为《北京晚报》特约记者,撰写了多篇文章。1980年,北京人艺经典名剧《茶馆》赴欧洲演出,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剧中担任主演的蓝天野,还以特约记者身份为《北京晚报》写了三篇报道,当时由外交部信使带回国发表。

  2018年重阳节之际,北京晚报也为91岁的中国话剧艺术泰斗蓝天野与90岁的中国京剧艺术巨擘谭元寿牵线,让两位互相惦念多日的耄耋老人重逢聚首,成就文坛一段佳话。

  早已当上姥爷的濮存昕,和父亲苏民都是《北京晚报》的老读者,他的女儿濮方也非常重视和喜欢《北京晚报》,每年举办的“听见美——濮哥读美文朗读会”都会第一时间邀请北京晚报记者参加。濮方的女儿、濮存昕的外孙女也因为参演了朗读会,而登上了《北京晚报》。可以说,濮存昕一家四代人,都跟北京晚报结下了深厚情谊。

  北京晚报记者不仅报道北京人艺,还给北京人艺写剧本。两位北京晚报记者的剧本,曾被搬上了北京人艺的舞台。其中,曾是北京晚报记者的过士行,在林兆华导演的支持下,从文化记者转型成为著名剧作家,他的作品《鸟人》《渔人》都成为北京人艺的经典名作。北京晚报另一位资深记者刘一达的剧本《玩家》,也由已故导演任鸣排演成了话剧,在首都剧场上演。一家报社,出了两位给北京人艺写戏的剧作家,这在整个媒体行业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瞬间讲述人

  濮存昕

  我小的时候,傍晚我会到大门口木头报箱里取回晚报。父亲会边吃饭边翻报,要有演戏,就带到化妆室看。我虽然还小,但标题、插图还是能看懂。后来世道乱了,晚报没了。再后来改革开放了,晚报复刊了,我家又订了它。一打开晚报,仿佛迎面吹来春风洒起细雨,我们喜欢《北京晚报》,也是因为这里有很多来自民间的和文学艺术的信息。我们家每天吃晚饭看晚报,睡前仿佛踏实了很多。

  如今北京晚报都六十五年了。几十年来,我们北京人艺和我个人演艺的成长进步,每台新戏,每个角色在《北京晚报》文艺版面都有记述,从中我们了解到社会对我们艺术创作的评价,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原标题:戏里戏外 一张报里看人艺)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王润

  流程编辑:u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