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人说:“这年头,要是没个什么怪癖或者心理问题,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或许有些偏激,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道明了当下人们的生存困境。

工作的压迫、人际的紧张、生活的焦虑……

现代人在全力迎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的时候,埋藏在心灵深处的那些疾病的种子,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正所谓“人被杀,就会死;人有病,就要治”。

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从来不是什么小事。

十年前的一部动画,讲的就是一群精神病患者如何在医生的帮助下,逐渐被治愈的故事。

它就是——

《空中秋千》

动画改编自奥田英朗的同名小说。它于2009年在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根据豆瓣评分上显示的8.6高分,可以间接看出其不俗的实力。

它采用了单元剧的设定:总共11集,每集都会有一个人因为不幸患上某种精神疾病,前往伊良部综合医院的神经科,向医生伊良部一郎寻求帮助。

《空中秋千》是第一个故事的名字,它被选用做整部动画的题目。

光从动画题材看,或许你对《空中秋千》并不会太过在意,然而一旦真的点开这个动画视频,我敢保证,你100%会从内心深处发出如下呐喊:

卧槽?这tm不是在逗我吧?

从画风到人物,再到情节,它都会刷新你对动画的认知。

因为《空中秋千》打一开始就没想要走寻常路。

即使作为一部治愈番,它也不同于外面那些喜欢动不动就给观众狂灌鸡汤的妖艳贱货。

要知道,动画《空中秋千》最讲究的是“坦诚”二字。

你们不是喜欢二次元纸片人吗?

没问题,动画里来来往往的路人,清一色都是真·纸片人。

你们不是喜欢萌萌的小动物吗?

没问题,本动画的主角——伊良部医生,他拥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中一种就是一只毛茸茸的玩具熊。

你们喜欢看真人颜艺?

没问题,动画里角色的脸常常一言不合,就被换上声优本尊的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惊喜+惊吓”的双重震撼。

你们还喜欢大波妹子,是不是?

咳咳,不瞒你说,这部动画中伊良部医生的美女助手——唯一一个从头到脚都由真人亲情出演的角色,就是一个撩你没商量的大波妹子。

有图有真相——

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一部写实与图像交织的“混合动画”。

只不过刚开始看的时候,时不时地会让人有产生诸如“我是谁?我在哪里?我真的是在动画吗?”这样的真实困惑。

但是!

只要接受了这种槽点满满的设定,进而怀抱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看《空中秋千》,你会觉得它出人意料的带感。

这部沙雕动画的制作者也不是脑子“瓦特了”。

实际上,它的监督正是曾执导过《怪化猫》的大名鼎鼎的中村健治。

在这部《空中秋千》里,我们也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到一些《怪化猫》的影子。

特别是《怪化猫》主角——药郎的声优考哥(樱井孝宏),还在《空中秋千》的第二集中为一个叫做田口的患者配了音。

PS:请珍惜现在这个安静的美男子

然而,对于田口这个角色的饰演过程,简直可以用“节操掉尽,不忍直视”八个字来形容。

第一次看到角色的脸的时候,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考哥你怎么了?考哥不哭。。。)

故事中,田口由于性格上的胆小懦弱,即使被老婆戴绿帽子、两人离了婚,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责备过对方半句。

田口也是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老好人。办公室的女同事差遣田口去做的这样那样的杂事,他也都会一一去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某天早上起来的田口被一本书不偏不倚砸中要害,自此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无论白昼黑夜,无论晴天雨天,他的“小兄弟”都屹立不倒。

为了掩盖下半身的窘况,田口在外面不得不一直保持弯腰提臀的姿势,让人感觉怎么看怎么猥琐。

同事一如既往地来找田口帮忙换灯管,还对站在梯子上摇摇晃晃的田口说“不伸直腰够不到吧”,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伊良部医生告诉田口,他的病事实上是由心病导致的。

对于田口来说,妻子的背叛是相当于死亡的刺激,而受到巨大刺激的他一直都在压抑内心的负面情绪。

“可能你不让感情爆发,下面的家伙才要代而爆之。”

医生这样说道。

在医生的建议下,田口鼓足勇气约前妻在咖啡店见面,打算狠狠地骂她一顿,好把自己无意识里抑制住的感情统统释放出来。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回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他的脑海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小剧场,想象自己霸气侧漏地羞辱眼前这个“荡妇”,之后周围的人纷纷起身为他鼓掌。

然而,现实却是,他对前妻说了句“恭喜你”便扬长而去。

实际上,这时的田口已经开始逐渐放下过去的种种,不再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实。

田口和往日一样去公司上班,同事又来托他办事,他却拒绝了。

他干脆地拒绝了这些人的无理请求,慢慢站起身。

田口的病彻底好了,因为他再也不用委曲求全,通过压抑自我来讨好别人了。

动画《空中秋千》中还有许多个这样的小故事,里面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疾病,或是强迫症,或是焦虑症,或是抑郁症,或是自恋症……

如第三集中的人气小说作家,“一动笔就怀疑要写的是否用过的桥段”,不惜翻出之前所有的文稿一篇篇进行确认。

在他看来,这只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下降,医生却指出,他其实是患了强迫症。

这些故事之间一方面相对独立,每一集都以不同的患者作为治疗的对象;

而另一方面,它们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单集中常常会有看似不经意的伏笔,这一集的路人可能就是下一集的主角。

因此,集与集实际上紧紧相连。

比如第一集中,那个一闪而过、撅着屁股的男人,光是看第一集的话,观众恐怕百思不得其解,得等看了第二集,方才恍然大悟。

又比如屡次出现的名为《明天》的书——它是护士小姐姐视若珍宝的一本书,也是第二集砸中田口要害的那本书。

在第三集中,我们被告知,这个患有强迫症的作家,正是《明天》的作者。

尽管动画的主要内容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但整体上却采用了非常明丽的色彩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将医院打造成隐藏在灰暗通道后、一个桃花源般的存在。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主题上的沉闷、阴郁。

患者的形象还经常会变成一种与其疾病相对应的动物,这也使得动画构建的世界始终摇摆于现实和非现实之间,显得光怪陆离。

无论前来的患者表现得多么痛苦,伊良部医生都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带领他们一步步走出自我施与的枷锁。

在伊良部医生看来,没有什么是打上一针解决不了的。

即使针筒里面只是一些起安慰作用的维他命剂。

如果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障碍都称作精神疾病的话,或许每个人真的都是潜在的精神病患者。

当“病由心生”,一味地难过是无用的,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它的根源,并想办法铲除。

人人都有病,那又什么关系?

既然如此,人人也都可以是心理医生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