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定位(林汉达历史故事集好书推荐三百字)林汉达历史故事集,
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定位
——2023湖南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校联合毕业设计系列讲座之一
陈先枢
(2023年2月19日)
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概述
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东起黄兴南路,西至湘江路(原沿江大道);北起人民路(原樊西巷和铜铺街),南至西湖路,面积31.24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为西文庙坪巷、古潭街、学宫门正街及周边传统院落形成的“人”字形格局,面积7.29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3.95公顷。
规划重点:保护好城市肌理和历史街巷,包括西文庙坪、古潭街、学宫门正街和下黎家坡等,保护文庙坪古牌坊等文物古迹,保护其作为古城风貌区核心区的文化价值,打造山水洲城视觉走廊的前沿阵地。 核心保护区、建控地带范围内建筑高度均控制在18米以下。
确定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则,核心是历史风貌的真实性和物质环境的整体性相一致。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其介定标准是:1.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2.保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3.具有一定的规模。西文庙坪街区基本符合这个标准。
街区内有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长沙府学宫道冠古今牌坊、汉长沙太守韩玄墓、梅公馆旧趾、长郡中学西围墙(清学政衙门围墙)。另有不可移动文物和著名历史文化遗址多处。
长沙府学宫石坊 因被卡在民房中而幸存
韩玄墓
长郡西围墙
做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首先要对街区进行文化定位。可规纳为4句话:
1.长沙旧城格局的活化石;
2.古近代长沙教育文化中心;
3.近代名人公馆荟集之区;
4.长沙市井文化传承之地。
一、长沙旧城格局的活化石
1986年西文庙坪街区地图
从这幅老地图便可看出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格局。它没有形成北方城市那种棋盘式格局,而是不规则的蛛网式格局。也没有形成“十”字形或“井”字形的中轴线,而是不对称的。街巷虽呈犬牙交错之状,但很少断头路,是互相连通的,大有“曲径通幽”之妙。还有多处“口”字形街道,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原处,像个谜宫。
西文庙坪街区是历史城区空间结构的重要节点——山水洲城视觉走廊的前沿;是长沙民居类传统建筑富集之区;是古城现存唯一最具有原汁原味“老长沙”的传统风貌街区。核心保护区的西文庙坪和古潭街早在2004年就公布为“历史化街巷”
西文庙坪位于古潭街东侧,西起学宫门正街,东止南墙湾,呈“口”字型。西文庙坪及其相邻的学宫门正街、修文街、西学巷等街巷均由长沙府学宫位于此而得名。西文庙坪主巷全长约220米,宽3~5米,东段多高层建筑,西段保持较好的低层街巷格局,色彩沉重,空间尺度亲切宜人。
修文街入口
西文庙坪街口
古潭街位于西湖桥地段湘江之滨,南起西湖路、湘江路口,北止人民西路(原樊西巷和铜铺街),包括古潭街、学宫门正街和下黎家坡,三街连成一线,全长480米,宽5.1米。学宫门是清末城墙在这里新开的一个城门,因临近府学宫而得名。
古潭街口
学宫门正街
古潭街因地处唐代古潭州碧湘门的进城之处而得名,是长沙老城区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街区。古潭街一线两厢小巷众多,白鹤巷、豆豉园、孝友里、石井巷、唐家湾、狮子巷、凤栖园、望岳园、师敬湾、熊祠巷、古井巷等。古城多里门,但很少见了,但这条街上的西陵里、德厚里、宇仁里等却留存至今,里门各具特色。街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四合院、过街楼、回楼护栏,可窥清代里巷骨架格局。
西陵里
宇仁里
德厚里
古潭街一带古迹繁多,府学宫、学政衙门、登仁桥、韩玄墓、白鹤观、陶侃射蟒台、黄香井、娘娘庙、天妃宫、屈子祠、华光庙、德厚堂、司禁湾等,为古街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司禁湾今名师敬湾。清嘉庆《善化县志》载,臬司狱、府司狱均洲位于此,因而得名。民国后改为陆军监狱,仍名司禁湾,1930年杨开慧曾关押于此。因为长郡中学与此街相毗邻,后取谐音为师敬湾。
司禁湾(今名师敬湾)
陆军监狱旧影
登仁桥原名登瀛桥,为唐代护城河上的桥,取唐太宗邀十八学士登瀛洲的典故而名。后来城墙外移,桥没了,变成街名。
登仁桥
复建的登瀛桥景观
二、古近代长沙教育文化中心
1.长沙府学宫
西文庙,即长沙府学宫,为宋以来长沙的最高学府。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今仅存“道冠古今”石坊。文庙与学宫,历来是彰显一座城市教化水平的标识性建筑。对先师孔子的祭祀崇仰与对众生学子的灌输教育,在官学领域,往往并作一处,“左庙右学”之制由此产生。老百姓习惯把学宫称为文庙。在长沙府学宫的东面还有一座学宫,即善化县学宫。为了区分两座学宫的位置,就分别叫“东文庙坪”和“西文庙坪”。
近千年来,西文庙随长沙城变,跌宕起伏,数度毁弃,又为历代官员勉力重修扩建。从清同治《长沙县志》“长沙府学宫图”和清末民初留下来的老照片可窥视当时学宫的恢宏。
清同治《长沙县志》“长沙府学宫图”
1907年长沙府学宫大成殿
长沙文庙棂星门
散落在街头巷尾的棂星门石构件
长沙文庙崇圣殿
崇圣殿祭坛
石坊共分三层,最下面的石廊上面有两头凸出的半米高的石狮子,中间有石绣球。第二层雕刻的是石竹、花草。第三层是镂空的石窗,有两条一米来长的鲤鱼。“道冠古今”和“贤关”坊额的上下为“二龙戏珠”镂空浮雕,盘龙错杂,宝珠为飞舞的“中国结”所缠绕,甚为精美。文庙坪小学内存石象一对,象高57厘米,亦为长沙府学宫遗物。
石坊装饰
文庙坪小学石象
2005年修复了“道冠古今”石坊和整治改造西段街巷店铺。对石坊周边的11户民居进行了拆迁,牌坊周边地面铺设旧麻石。牌坊广场东侧新建文化墙一面,左侧刻有宋代真德秀的《潭州大成殿记》明代刘弘化的《长沙府修学记》。广场北面设仿古亭,内立按唐代吴道子所画孔子像而雕刻的孔子浅浮雕像,令人敬仰。
修复后的道冠古今牌坊
仿古亭内孔子像
2.湖南学政衙门
学院街因清代湖南学政衙门(俗称学院)位于此而得名。学政衙门原为明代长沙府署旧址。明增设湖南提学道,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改为学政衙门,街因而得名。学院为管理全省科举考试的机构,内设考棚,供府试和院考之用。清同治五年(1866),湖南巡抚李瀚章在学院街西修缮长沙府学宫,因而学院街又称文星街。
2006年立湖南学政衙门故址碑
清末废科举,学政衙门改为提学使衙门。民国初,省教育司、官书报局等先后设在学院旧址,1930年湖南省政府曾一度驻此。学院建筑全部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20世纪50年代在学院旧址上建文化电影院。今日连文化电影院也难觅踪影了。
学院街
二府坪、三府坪均位于西文庙坪学院街北侧。今存三府坪,二府坪因长郡中学扩建而被拆除。据民国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载,学政衙门左边有一清军厅,原系同知署,同知称二府;学政衙门右边有一粮捕厅,原系通判署,通判称三府。
三府坪
3.长郡联立中学和孔道中学
长郡中学的前身是清朝末年长沙府中学堂。老校区位于学院街,当时,长沙府辖长沙、善化、宁乡、益阳、安化、湘阴、湘潭、湘乡、浏阳、醴陵、攸县、茶陵12县州。1904年,根据清政府的《奏定学堂章程》关于“各府必设中学堂一所”的规定,由官府筹资,设立了这所学堂。开明士绅龙绂瑞从1904年直到1910年任该学堂堂长。辛亥革命后,当时任修业学校监督的彭国钧建议原长沙府属12县的驻省中学合并于长沙府中学,更名为长郡联立中学,由12县联办,简称长郡中学(长沙府在历史上曾为长沙郡,“长郡”即长沙郡的缩称)。
长沙府中学堂校门
长郡联立中学校门
上黎家坡原有私立孔道中学,与长沙府学宫原址相连。民国七年(1918)12月,由熊希龄、吴嘉瑞、沈克刚、彭清藜、任福藜、王寿慈等创办。是年下半年,张敬尧莅湘,督军府驻学宫,后学宫被毁,前学宫董事王寿慈、朱昺曦等商请熊希龄等以办赈名义,交涉退出,增设小学。1924年春,建立大学、中学。1927年春“大革命”高潮时被勒令停办,次年春恢复小学、中学,并设国学研究班。孔道中学原址今为培粹实验中学。
黎家坡
4.清代刻书业发达之区
19世纪70年代,下黎家坡遐龄庵内建立起了一座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官办书局——传忠书局。这座书局的开设与曾国藩有很大的关系。清同治二年,克复安徽安庆后,曾国藩便创设了冶山书局。后来又创办了金陵官书局,刊刻《船山遗书》,刊刻完毕之后,书板存于南京两江总督署。其时,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他的主张,相继成立官办书局。湖南巡抚毛鸿宾下令,由长沙著名学者曹耀湘主持开办传忠书局。书局成立之初,便将《湖南忠义录》编撰成书。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去世,《船山遗书》的书板被运回长沙,藏于遐龄庵传忠书局内。光绪元年(1875),编修《曾文正公全集》,主编由湖广总督李瀚章和直隶总督李鸿章担当,实际编纂和刊印工作则由传忠书局承担。
清末刊印《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的著名刻书社“萃文堂”亦设在学院街。
传忠书局刊印《曾文正公全集》
萃文堂刊印《湘城访古录》
5.长沙早期对外开放的窗口
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 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人戴德生(Jacob Hud·son Taylor)。该会于1902年在学院街租用民居改建内地会福音堂,称之为民居教堂。牧师葛荫华建诊所于此。1907年内地会在社坛街新建礼拜堂后,学院街的诊所就扩大成为医院。1905年,73岁的戴德生来中国视察,病死在长沙,内地会为纪念他将医院取名德生医院,是为长沙市三医院的前身。
民居教堂的星期天茶会
民居教堂内貌
三、近代名人公馆荟集之区
1.梅景福公馆
学宫门正街21号,人称“梅公馆”,是一栋清水墙百年老屋,但建筑手法融入了许多西式手法。青砖,蓝瓦,两层楼房,屋顶一侧有砌着透风栏杆的凉台。从砖砌门框的大门进入是一个小型的厅堂,被3间大房间围住,一角为木制的盘旋楼梯。屋瓦下面是整齐的木天花板,严实无缝,既挡灰尘 ,又避风雨 。
梅景福公馆
“梅公馆”主人为民初永安福洋广货号老板梅景福,江西人。梅与德国商人韩礼生关系甚密。1915年欧战爆发,德商撤离,全部货物降价一二成由梅收进。不久,战事吃紧,外货断绝,德货价涨几十倍,梅景福遂成富商,永安福号资本增值20余万银元,后改营颜料业。梅景福公馆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2.彭六安公馆
彭六安公馆位于此街泉嘶井91号旁,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一栋二层楼房,青砖清水砖墙,小青瓦,木门窗,二进三开间,内有天井。泉嘶井91号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泉嘶井91号
彭六安
彭六安(1912—1991),民国长沙航运业巨头。湘阴县(今属汨罗)人。1935年与人合租“保定”号小火轮,l938年购买“华胜”号轮船,从事内河航运。后任长沙轮船公司业务主任、长湘轮船公司经理。1944年长沙沦陷,彭六安为防止船只落入日军之手,毅然将所有船驳沉于江底。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振旗鼓,创办复华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六安任湘江轮船公司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湖南省航运局副局长。曾任湖南省工商联名誉主委、民建湖南省副主委、全国工商联执委、政协湖南省常委等。
3.田奇㻪旧居
南墙湾巷78号为一栋二层楼公馆式老建筑,系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奇㻪旧居。田奇㻪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任湖南省地质调查所所长时居此。房地产原始档案证实,该建筑1953年是田奇㻪和王晓青的住宅,田居二楼,王居一楼,两人调北京地质部后将房屋捐献政府。王是湘乡人,在湖南地质界名声仅次于田,1964年当选全囯人大代表。房屋捐献政府后成了直属公房,今产权单位为长房集团恒隆公司。已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田奇㻪旧居
田奇㻪
田奇㻪(1899—1975)土家族,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当代杰出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1899年2月13日生于湖南省大庸县西溪坪田家大院。1916年毕业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入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实习员。1927—1950年历任湖南省地质调查所技正、调查主任、主任技正、代所长、所长。对湖南区域地质、矿产地质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他积极从事基础地质研究,奠定了我国南方泥盆纪地层分类基础。1940年获得了首届“丁文江先生纪念奖金”。三十年代,因研究湘、桂、黔地区的地质与矿产成绩显著,又获得首届“丁文江”地质科学奖金。
4.湖南地质调查所
1927年,著名地质学家刘基磐在下黎家坡创建湖南地质调查所。刘基磐(1898—1985),湖南桂阳人,1926年后来长沙工作。1915年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攻读地质专业。1919年留学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26年辞职回湘,筹建湖南地质调查所,任所长。又为铁道部调查粤汉铁路沙至坪石段沿线地质及矿产,将所得款项全口部用于添置图书、仪器、设备,开辟各种作业室和陈列室,率全所人员测绘和编写《湖南经济地质志》等书。抗日战争爆发,将所有设备运往重庆,并往江华开发锡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教授。著有《湖南地质工作早期开展史略》等。
刘基磐
湖南地质调查所陈列室旧影
另有唐家湾公馆群共8栋,多为民国知名工商业者和国民党将领住所。
四、长沙市井文化传承之地
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虽为古代官衙、名人公馆集中之区,但也是城市平民的扎堆之所,小商小贩小店铺、各式杂货店、小吃店遍布大街小巷,至今犹存的街头农贸市场是古代墟场的活化石。从街名来看,铜铺街、豆豉园、引铺巷、机坊巷、碓坊里等略知街区的商业布局;唐家湾、黎家坡、纽家巷、傅家巷、王家巷、熊祠巷、陈家井、侯家坪等留下明初“江西填湖广”的痕迹;百花村、仁美园、望岳园等为旧时青楼集中之处;南墙湾是紧靠南城墙的街巷,是从南门口进城商贩的聚集之所。
豆豉园
1890年长沙墙湾
管子曰:“处商必就市井。”古代“市”与“井”紧密相连。街巷内古井遍布,如遐龄井、白鹤井、泉嘶井、高井、陈家井等,有的至今水质清洌,仍可作生活用水。也显示着旧时商品市场的繁荣。
古井巷位于下黎家坡东侧,因巷口的遐龄井而名。遐龄井,双眼,原为古遐龄庵水井。遐龄庵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盐道熊某重修。庙外有铺屋3间,均以庙墙为界。遐龄井至今水质尚好,古井巷居民仍用作洗涤用水。遐龄,高龄、长寿之意。遐龄古井今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遐龄古井
泉嘶井巷南起西文庙坪,北止上黎家坡,呈曲尺形。此地原有古井,传说晚间井中发出嘶鸣之声,故名泉嘶井。有副街名趣对,把“泉嘶”嵌入联内,下联仅11字,就道出了6口井,其中陈家井、洪家井都在泉嘶井附近。联曰:“东西红木四牌楼,楼中走马;彭左陈洪伍家井,井内泉嘶。”
泉嘶井巷
明崇祯《长沙府志》云:“黄香井,府左孝顺坊。通志载,黄香取水养亲处。”“府左”即长沙府治的西侧,正好是今孝友里的位置。黄香,字文强,东汉江夏安陆人,以孝道闻名于世。他九岁失母,便“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事父至孝,暑扇床枕,寒以身温席。博学经典,能文善诗。官至尚书令。黄香何时、何事来长沙,无考。但有资料云,黄兴为黄香的后裔。
孝友里
石井巷位于唐家湾北侧,为一曲折幽深小巷。石井今不存,留下石井巷的街名。清《湘城访古录》引府志载:“府城东牧马 有石阜,高七丈,生成石井,圆径五丈,罗纹盘旋而下,莫测其深,不溢不竭,时有鳞介上浮,多异常类。”
石井巷
陈家井
烟火之旺还体现在街区庙宇之多,除已述遐龄庵外,还有白鹤观、天妃宫等。
白鹤观位于古潭街西侧,今观不存,仅留“白鹤观”街名。据《岳麓志》载:晋时德润门外有白鹤观,观有高楼与岳麓山抱黄洞相对。此高楼乃陶侃射杀岳麓山噬人恶蟒的射蟒台。抱黄洞即今人所称蟒蛇洞。传说虽不可信,但射蟒台却成了后代文人墨客登临之处。
白鹤观巷
天妃宫
天妃宫位于西文庙坪东侧登仁桥。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天妃宫在府学宫左,昔名玉泉寺,建自明初,雍正九年(1731)藩宪张创修,改名天妃宫。乾隆五十四年(1789)众姓重修。咸丰二年(1852)兵燹。复修。光绪三年(1877)柱栋被蚁,众复捐建,轮奂一新。”“藩宪张”即清雍正年间湖广布政使张凤仪。“天妃”即南海女神惠灵夫人,元代至元年间(1336—1340)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2004年10月因登仁桥街拓路的需要,天妃宫被拆除,重建于金盆岭。
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东侧大街南正街,即今日黄兴南路步行街,在清末至民国是长沙城最繁华的地段,多豪华商铺,与街区内多小商小贩形成鲜明对比。未建步行街时,从南门口至人民路口,一家接着一家的老字号目不暇接。如德茂隆酱园、中华国药局、黄春和粉店、双燕馄饨店、德园、李合盛餐馆、国风食品店、南北特产食品店等,不胜枚举。
登仁桥黄春和粉店
黄兴南路双燕楼馄饨店
南门口德茂隆酱园
黄兴南路国风食品店
黄兴南路中华国药局
黄兴南路南北特产食品店
黄兴南路德园茶馆
黄兴南路李合盛餐馆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