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指导师孙郡阳老师和梁晓蛟老师对文本《林汉达历史名人故事:秦汉卷·秦失其鹿》进行了深入解读,对课程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孙郡阳:副编审,辽宁美术出版社副总编。中国编辑学会优秀美术编辑、辽宁省优秀阅读推广人,责编图书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山花奖”、中国编辑学会“金牛杯”奖及其他多项国家、省市级奖项。儿童阅读指导师中级班学员。

梁晓蛟:儿童图书编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一切与儿童成长的知识孜孜以求,乐于寻找和创作能够滋养儿童心灵的故事。特别关注儿童的阅读心理,坚信阅读是生命的本能,推崇“孩子感觉好才能读得好”,致力于儿童阅读产品的深度挖掘,渴望让每个孩子都从阅读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儿童阅读指导师中级班学员。

1

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严谨的史实,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林汉达先生特有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使他笔下的历史故事既风趣十足,又言之凿凿,常常令人在忍俊不禁中引发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品读这本《林汉达历史名人故事:秦汉卷·秦失其鹿》,学习“历史人物故事”的特点。

一般来说,“历史人物故事”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按照时间顺序正序来叙述;

其二,以一个(组)人物为核心;

其三,基本内容基于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部分细节是在史实基础上展开的合理想象。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学习。

首先,请大家阅读这本书的目录并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你的发现。

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这本书里一共有九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人物为叙述对象,这些人物都集中活动于秦朝,而且这些故事的排列顺序正与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时间成由早到晚的正序排列。

你的发现非常棒!那么,让我们翻开第一个故事《稀里糊涂篡改了圣旨的丞相——李斯》,看看这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这个大故事里包含了哪些小故事呢?

小故事一:李斯收到吕不韦牵连,被秦王政轰出咸阳城;

小故事二:李斯给秦王政写了一篇奏章,得到赏识,官复原职。

小故事三:李斯密谋扣押投奔秦国的韩非子,并逼死他,而自己则在秦国备受宠信。

小故事四:秦始皇出游时去世,李斯在赵高威逼利诱下篡改圣旨。

小故事五:李斯被赵高设计陷害,最终自己被腰斩,全家被灭门。

这些小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没错,它们是按照时间顺序正序排列的。恭喜你找到了“历史人物故事”的第一个特点。

2

接下来,请你做个小练笔:按照时间顺序正序,写一写你周六做了哪些事情。

练笔过后,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小故事。你有没有发现,它们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展开叙述?这个核心又是什么呢?

没错,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李斯,它们是以李斯这个人物为核心叙述的。

在这里,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课文《将相和》。《将相和》的核心是什么?对了,是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将相和》是一篇典型的历史故事,那它与历史人物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呢?没错,那就是核心不一样:历史故事的核心是事件,而历史人物故事的核心是人物。恭喜你找到了“历史人物故事”的第二个特点。

由第一个特点和第二个特点,我们能够看出历史人物故事在构章上,采用的是“糖葫芦式”:你可以将一个个小故事想象为一个个山楂,它们有共同的核心,而时间顺序正序就是串起山楂的长竹签。

3

怎么样?这样一串大故事,读起来一定像吃糖葫芦一样过瘾!

别光想着吃,咱们还得继续思考:糖葫芦是你真真切切吃到嘴里的,那这一串“糖葫芦式”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还是虚构杜撰的?童话故事也是故事,它与历史人物故事一样吗?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只想在诸侯里当老大的西楚霸王——项羽》。

这个大故事里描写了项羽从威震诸侯到火烧阿旁宫,再到与刘邦竞争最后自刎乌江的雄壮一生。我们曾经学过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诗中赞叹了项羽“死亦为鬼雄”的担当与豪迈,由此我们也知道了历史上有这样一个饱含壮志豪情,同时也备受争议的人物。

与这首诗一样,这个故事也是基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项羽的人生经历而创作的,其中分裂的小故事,例如鸿门宴、四面楚歌等,都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对应上。由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框架写实”。

然而,故事的一些细节内容并不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

例如,项梁气项羽不好好学习,项羽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在史书上的原文是这样的: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但在故事中,这句话是这样表达的:

他说:“念书有多大的用处?不过记记自个儿的姓名罢了。剑学好了也不过跟人比画比画,又有什么了不起了?要学就学一种真本领,能敌得过成千上万人,那才有意思。”

你发现了吗?按照史书的文言文,项羽可没说过“念书有多大的用处?”“又有什么了不起了?”“那才有意思”这些话。这些话,是作者基于历史事实的再创作,在语言上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参照《史记·项羽本纪》,找一找:还有哪些语言是作者的再创作呢?

看来大家都已经找到了。比如,项梁的心理状态“心里倒也高兴”,宋义说话的状态“怒气冲冲”,以及章邯碰到项羽时的情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项羽咬牙切齿地直刺章邯”,等等。

4

大家再仔细分析一下,将它们归归类,会发现什么呢?

是的,我们会发现,这些再创作大多集中在细节表述上。比如,心理状态、表情、动作等人物的细节描写,两个情节之间转承启合的过渡句,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细节写虚”。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历史人物故事与童话故事虽然都是故事,都有人物,但它们的创作基础完全不一样,前者是基本内容基于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而部分细节在史实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的非虚构类作品;后者则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逻辑而凭借想象创作出来的纯虚构类作品。

恭喜你找到了“历史人物故事”的第三个特点。

虽然找到了结论,但我们还是要思考一个问题:“框架写实,细节写虚”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是,能够让真实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可读性。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图苏州园林的图片。

大家发现没有?苏州园林之所以美,正是因为它采用了虚实相继的设计方法。同样的道理——历史事件是“实”,如果完全遵照史书的记载一字不落地写出来,那跟古文翻译没什么区别;合理想象是“虚”,如果完全去想象就脱离了“历史人物”这个核心;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成就真实性和故事性的双赢。

以上,我们分析了“历史人物故事”的特点。那么,林汉达笔下的历史人物故事,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句文中的描写:

秦将王离边打边退,偏偏项羽那匹乌骓“咴儿咴儿”的一声叫,活蹦乱跳地追上去,逼得王离只好鼓着勇气再跟项羽对打一阵。

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被没眼力见儿的乌骓马逗乐了?不过,你仔细想想:是马儿真的没眼力见儿吗?当然不是,是马儿的主人对敌将穷追不舍。那么,如果直接写项羽骑马去追王离呢?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读一读改写后的句子:

秦将王离边打边退,项羽策马步步紧逼,逼得王离只好鼓着勇气再跟项羽对打一阵。

改写后的句子,读起来还有那种令你忍俊不禁的效果吗?当然没有了。

我们也可以借用这样的构句形式来做做练练:

(客观状态),偏偏(非主观状态发生),(客观状态进一步发展)。

例如: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了,偏偏我的手向左拧了一下灶台上的开关,水沸腾得更厉害了。

一句话就写出了“我”烧开水时的窘迫。请你用这个构句方法,写一写你打扫房间时的窘迫吧。

接下来,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描写乌骓马的那句话(乌骓“咴儿咴儿”的一声叫,活蹦乱跳地追上去),想一想:为什么这句话会把你逗乐?换句话说,那几个词让你觉得很生动、形象?

首先,这句话里运用了两个动词“叫”“追”,将乌骓马的体态动势具体地呈现出来。

其次,作者分别用一个拟声词来形容“叫”,一个状态词来形容“追”,让这两个动词更加生动起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修饰动词的词也用得格外讲究,无论是“咴儿咴儿”还是“活蹦乱跳”都饱含着风趣,将乌骓马与主一心、骁勇善战、生机勃勃、“没眼力见儿”的性子展露无余,也与王离的“退”和“鼓着勇气”勉强“对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项羽的勇猛。

因此,前面的例句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构句方法修改一下: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了,偏偏我那抓耳挠腮的手像突然有了个好主意似的向左拧了一下灶台上的开关,水沸腾得更厉害了。

怎么样?加上两个状态修饰一番之后,“我”手忙脚乱的窘境展现得更加生动形象了。

5

到这里,我们已经掌握了《林汉达历史名人故事:秦汉卷·秦失其鹿》的大致内容、构章方法、构句特点,学习到了“历史人物故事”的写作特征,以及林汉达幽默式表达风格的实操技巧。

接下来,就请大家阅读整本书,并尝试完成这样一个作业: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点,并找一找哪些语言令你对他的这些特点印象深刻,试着仿照这些语言写一写你身边的人。

导师评价:对于文集的阅读指导是阅读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程围绕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人物分析,是历史故事阅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